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这些人虽然也饱读圣贤之书,胸有才华,但却连参加朝廷科举的资格都没有,可李家却不限制,向他们敞开了大门。
一切不问,只看才华。
这次李家录取的一百人中,真正士族出身,官僚子弟的,很少很少。
“父皇,儿臣听说李家以后每三年要举行一次这样的读书人招募,选拔优秀士人去赵国公领地,充任书吏账房管事等职。
这次参加考试者已经这么多人,而且他们的考试又是如此公开公平公正,儿臣以为等下一次再开考,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来参加。”
“父皇,这些士人中不乏大才,他们更应当为朝廷所选拔录用,为朝廷效力啊。
我们的科举考试,说实话,与李家的一比,真的是相差太大了。
儿臣建议,朝廷也改革科举方法,由过去的一年一考,改为三年一考,也实行糊名制等。
另外,把那些科目改一下,那些专科另设时间考试,而进士科单独出来,就和李家的考试一样,提高考试难度,但那些优秀者,也要录取更多。
一科只取几人几十人太少了,至少要取百人甚至更多,这样朝廷才能有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补充。”
太子一席话,说的李世民很欣慰,太子已经能看的这么远了。
不过这个事情,李世民不打算马上就回答太子。
科举设立之初,本意是取士。
但大唐是由那些新旧贵族还有士族们支持才建立起来的,朝中上下,关陇门阀,军功新贵,还有关东士族等,这些都是朝廷中最主要的力量,他也在选用寒门和普通小地主出身的士人官吏,但他们的实力还太弱。
朝廷科举选士不多,就是因为现在朝廷的这些勋贵官僚们,并不愿意看到科举取士太多。
他们的家族子弟可以门荫入仕,那为什么还要去考科举?限制科举取士,他们的权益才更有保障。
不是李世民看不到现在科举的问题,也不是他不想改,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科举改制,对于寒门和小士族小地主阶层来说,这是他们入仕,是他们进入政治的一个金光大道。
但对于大士族来说,这只是可有可无。
而对于那些老门阀和军功新贵来说,则是坚持反对。
他们都是凭军功凭门荫的,练武打仗就好了,反正当武官也能转文官。
可一旦以后科举取士多了,那他们的子弟难道以后也得要拿起书本改学文,跟那些泥腿子们争科举名额?
李超当过科举主考官,可他却不把他在家里弄的这套弄到朝廷科举中来,自然是因为他已经看透了这一切的,李超不想跟满朝的勋贵和官僚还有那些士族做对,因为他自己也是这些人中的一个。
让李世民不太高兴的是,李超不厚道。
他不在朝廷推行这套,却在自己家里搞起来了,还搞的这么彻底,不问出身,只论才取士。
朝廷做不到的事情,李超毫无顾忌的先做了。
看着李超一下子录取百名优秀士人,李世民真的有点妒忌。
“太子,欲速而不达,有的时候,并不是好的目的就有好的结果,还得有好的手段。
科举改制这件事情,还得需要些时间,现在条件还不足!”
喜欢唐朝好地主请大家收藏:()唐朝好地主
几千上万米的深海究竟存在怎样恐怖的景象?那里到底有没有高智商生物?莫名其妙变成一条鱼的吴志将在暗无天日的深海内不断吞噬变强。未知巨鱼,惊天海怪变身之谜,人形生物他的征途,是那强者生存的深邃大海!...
我心里有一个绝对不能告诉任何人的秘密,那就是我现在的妻子其实是我的嫂嫂!而她却是一个坏女人,我必须要拯救她!...
关于无双赘婿四年前,烈火焚京都。他入赘为婿,举世无依。一身素衣落他乡,归期生死两茫茫!四年后,白马踏江南。值意气风发,衣锦还乡。十里长亭铺红妆,她笑我,公子无双。...
绍圣三年的秋天,宫里的梅花提前开了,开在了坤宁殿前的御道上,一朵一朵,鲜血染就。 死而复生,她又回到了八年之前。 只是这一次,她不再温和敦厚,更不再柔弱可欺,她要保全的,也不仅仅是她自己。 既得不到至死不渝的爱情,那她就要至高无上的权力。 一句话简介,皇宫里,从孙媳妇到皇祖母的崎岖天路。...
...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