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美国有这么一条法律,本土新生儿自动获得国籍……所以很多人拼了命的来美国生孩子。”
俞敏宏说:“你可真下作啊,我万万没想到,你的计谋能这么毒辣!”
王锵不以为然:“美国姑娘获得了革命友谊,而我获得了美国国籍,这不是扯平了吗?以后我就成立个妇科医院,叫新东方,专门把东方的孩子接来到西方生。”
第五十四章美国出版商
八十年代的美国人,就这么讨厌自己的国家吗?难道真是越战后垮掉的一代人?
余切有点好奇了,“你和美国老百姓接触过吗,你觉得美国人觉得自个儿行吗?”
“不太行,太自由了,太散漫,大家都有自己的小九九,不愿意为美利坚民族出力。
苏联入侵阿富汗后,他们的电视台天天放苏联即将彻底打通亚欧大陆,说他们美国要输了……我们也要输了。
老百姓简直是忧心忡忡。”
余切忽然想到了有个美国小说《美国精神病人》,说的是消费主义下对人的异化,成“精神病人”
了嘛,这小说是91年发行的,当年就震惊美国文坛,切中了美国老百姓心中的不安。
之后又被改编成电影,大导演大明星来合作拍摄。
如果余切写这么一本小说,提前发出来,在这个美国更不自信的年代,恐怕影响力是很大的。
这是余切第二次想要写英语小说,第一次是看《大西洋底来的人》的时候。
没想到,王锵又继续说,“他们美国人在我们中国特别少,据说一趟飞机能全运走,像咱们燕京这块儿的美国人,互相间都认识,是朋友,如果我成了美国人的男朋友,我也就是他们的朋友。”
“于是签证官也是我朋友,他当然不会为难我了。”
这王锵为了出国,真是什么招儿都想透了,但余切关注的却不是这个,而是问道:“那你知道我们中国的美国人,有没有谁是做出版商的?”
“有啊,露西家里就是出版商啊,他爸爸是美国麦格劳希尔的高管,这个公司在全世界卖各种语言的小说。”
“露西是谁?”
“露西就是我女朋友。
咱的红宝书,他们也翻译过。”
卧槽,太逆天了。
很难想象新化社翻译《独立宣言》,尽管这确实有可能发生过。
余切当即说:“以后咱也认识认识你那帮美国朋友,聊聊文学。”
“成,他们就爱这些,但我跟你讲,他们爱红宝书胜过了一切中国文学。”
于是,余切把《美国精神病人》的剧情梗概,写在自己的备忘录里边儿,将来找着机会就写出来,看看有没有办法发出去。
这个露西是燕大留学生,对华有好感,又是出版商高管的女儿,简直再合适不过。
西语系的同志们,确实是有大用啊。
他心里记下了这件事儿,剩下的时间又继续写《大撒把》,不久,复习起英语、高数这些功课。
元旦节是中国最早引进的洋节,八十年代的中国人也过元旦节,燕大这边组织了各种文艺活动,可惜学生们基本没空享受。
《十月》刊邀请余切去参加京城作家的活动,余切都拒绝了,以至于其他作家问起原因来很惊讶:
“啊?余切老师竟然还是个大学生呢。”
元旦过后几天,余切收到了《外国文学研究》的样刊,打开一看,他的《拉美现实主义》就在上边儿,一字不落。
另一边,骆一禾攥着新一期《人民文学》,急匆匆的找余切跑来。
商业巨擘霍靳琛又有了新宠。传闻,霍先生对她百依百顺,近乎病态的宠着这个女人,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人却恃宠而娇,不到三个月,便被霍先生抛弃。一时间,连七月从全港女性羡慕嫉妒恨的对象变成了全城笑柄。她如泼妇般大闹他的办公室,转身,游刃有余的周旋于各路名门公子之间。再见面,竟是在一场相亲宴上,她成了昆曲世家的嫡传人。他薄唇带笑,粗砺的指腹戏谑的抚过她的唇怎么,才下了我的床,就跑来和我外甥相亲?年少时,七月爱上一个太过惊艳的人,遍体鳞伤却终不悔改。霍先生听了,抽出皮带冷笑在我床上还敢想别的男人,看来是我不够卖力。...
人界当学霸,迎娶高富帅,成为人间霸主?只想说,你们都想多了?求放过,我只想当个普通的应届生!(ps已有两完本,坑品还算优良,放心跳下来啊!)...
简介情满四合院危机四伏。许大茂决定先苟到80年代。...
豪门千金楚柠大小姐,被继母设计进了精神病院,出来后处处招人冷眼和嘲讽,是个草包废物。...
开场即最强,无敌不寂寞的林轩有着诸多称号。女修心中的最佳道侣排行榜第一,修士奥运会最佳裁判,春晚最牛特邀嘉宾,续命第一人,我当修士那些年导演兼主角,黑洞改造者,亚特兰蒂斯挖掘者,玛雅文明秘密揭开者,诸天万界无敌者十万年后,在开启了修炼文明的地球螺旋升天!小爽,温馨,日常,欢乐无敌流。...
日娱和乃木坂相关,新人练手作,纯属自娱自乐,希望各位轻喷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