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“又一部13000+热度的剧,陆煦真的是剧圈top!”
“《18岁那年》上线之后热度没下过一万吧?这号召力简直绝了。”
“借楼问一句,《18岁那年》好看吗?感觉不是我喜欢的题材,我就没看。”
“快去看!
绝对不亏,是那种温暖又温柔、暖到你骨子里的剧,好看的!”
电视剧论坛上,有关《18岁那年》的讨论格外热闹,有讨论剧情本身的,也有讨论陆煦演技的——无论陆煦演绎的是哪一年的黄路宁,观众们在他身上都看不出丝毫违和感。
“我押一包芥末薯片,陆煦能靠这部剧拿星辰奖视帝。”
“我也……《识骨之途》俞一不拿还有理由,黄路宁再不拿,我想不出任何理由。”
“+1+1。”
在整个互联网上,对《18岁那年》的讨论并不仅限于论坛所提及的内容——
“我妈超爱这部剧,她说剧里的黄路宁和我舅年轻时候一模一样。”
“+1,她明明应该更爱那种狗血婆媳剧的,这一部居然她看到停不下来。”
“感觉他们是从黄路宁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,人生哪有那么多波折呢?《18岁那年》是对普通人人生的刻画。”
《18岁那年》观众的年龄跨度……比主创们以为的要大很多。
一位剧评人在《18岁那年》播出十集后发表了一篇剧评,他说,《18岁那年》之所以火,是因为这部剧抓住了“当下”
两个字。
谁都没有回到18岁的可能。
谁的人生都充斥着遗憾。
黄路宁回到过去,改变了自己,改变了家庭的氛围,也改变了周围人的命运,但这部剧所强调的永远不会是回到过去,而是活在当下。
“不必回到过去再改变,现在改变也来得及。”
观众们讨论着和这部剧有关的各种细节——《18岁那年》虽不似《尸声》那般逻辑缜密,对细节和人物的刻画却相当到位。
黄路宁18岁时的城市面貌、他所成长的社区的变化,都在镜头中一点一点显示了出来。
它或许不是年轻观众的童年,却必然是某些观众的童年。
不管是挤成一团的公交车,在车外吆喝着的烤红薯,还是夏日里喝的一瓶冰汽水,对很多人而言,这是过去生活中的一段记忆。
虽然眼下它已经消失,可它曾出现在很多人的生命中。
……
魏忆肉眼看着《18岁那年》的热度从13000+平滑地挺进14000+,俨然有成为下一部年度爆剧的可能。
“可能?”
郑骁对她的结论不屑一顾,“《尸声》和《识骨之途》都是去年的剧了。”
魏忆这才意识到,虽然刚经历过一个热闹的暑假,《18岁那年》却明晃晃地坐上了年度热度第一的宝座。
——即便在这部剧上线之前,业内对它的定位是“比一般生活剧强一点的生活剧”
。
作为一路追《18岁那年》到现在的观众之一,魏忆猜,这部剧之所以火,是因为剧里的黄路宁实在太温暖了。
她算计了他,并且交易愉快!事后,本以为钱货两清,再无瓜葛。谁料,这个男人竟吃上瘾,亲自找上门要求继续交易!我拒绝!拒绝可以,那我们现在来算算你偷了我的优良基因这笔账吧!卧槽?长得帅了不起?是个总裁了不起?这是红果果的威胁!不想算账?那就,赔身吧...
...
简介周昊开了个网店,怎料第一个客人是白无常,从此便开始做起了骗人骗鬼的勾当。啤酒香烟辣条卖出去黄金价。符咒法术法器买进来白菜价。当然,至于桃花运嘛你懂的!...
简介奉旨成婚,嫁给本朝最嚣张的王爷,原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,谁知进门就成了不受宠的新妃。王爷虽帅,却花名在外,对她冷酷无情。新婚夜,直接将她赶出新房,与别的女人一夜温情。这样也好,反正我压根不稀罕跟你睡!新版王妃灵机一动,索性与这讨厌的坏男人立下一纸君子合约不爱我,就不要碰我!...
...
她是21世纪的冷血杀手,意外穿越成异世丞相府花瓶小姐,深受丞相宠爱,还是当朝三王爷的未婚妻。他,久居棺材,命运多舛,短命!本该嫁作三王妃的她,却被渣男悔婚,设计她嫁给太子!本想安安静静守寡,谁知那尸体居然活了,还让她贤良淑德,德才兼备?excuseme?殿下,娘娘说您生人勿近,轰走了所有大臣。喔,正好,安心养病。某男脸色苍白,幽幽道。殿下,娘娘说您不爱女色,赶走了皇上为您选的所有妃子。喔,正好,不必亲自动手。某男继续淡定。殿下,娘娘说您不不行!要改改嫁。她敢!某男一改病怏怏模样,御风追出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