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所以,虹影从早期写诗,到20世纪90年代定居英国后,陆续爆发出《饥饿的女儿》《好儿女花》等小说,一直到最近的《奥当女孩》等一系列“童书”
,在我看来,显现的都是一个失去了现实身份的女性孜孜不倦地寻找自我的旅程,这个旅程从早期的诗的迷茫、到小说的狂暴、再到童话般的沉静。
恰恰是一段精神觉醒的旅程。
所以,在虹影小说里,欲望只是一个表面的东西,藏在深处的是她对于自我身份的焦虑。
在中国文学史上,还找不出像《饥饿的女儿》《好儿女花》那样的如此深入如此痛楚地追寻女性自我的小说。
我之所以用了“震撼”
形容我当初读《饥饿的女儿》的感受,是因为虹影的小说不仅写了女性的自我追寻,还把角度聚焦在“母亲”
身上。
虹影说她写《好儿女花》是因为自己做了母亲,是写给女儿看的。
虹影后来对记者谈道:
“没有女儿之前,我的生活目的,如同博尔赫斯《失明》里谈到的一样:我总是感觉到自己的命运首先就是文学。
他还说,将会有许多不好的事情和一些好的事情发生在身上。
所有这一切都将变成文字,特别是那些坏事,因为幸福是不需要转变的,幸福就是其最终目的。
一个把文学当作生命的作家,恐怕皆是如此。
可是我有了女儿,一切都改变了。
尘埃落地,菩萨低眉含笑。
我首先是一个母亲,然后才是一个作家。
一个母亲,她可以承受的东西是无限的,远远超过一个失败者,就像我的母亲生前一样。”
虹影的小说指涉到母亲、自己、女儿,透过女性宿命的社会角色,虹影创造了汉语写作里母亲叙述的另一种范式。
冰心的慈母形象,一直深入人心,成为一种文学套话。
而一些男性作家笔下受难的母亲,则是另一种文学套话。
张爱玲可能是汉语写作里第一个触及母女之间隐秘情感的作家,但写得十分隐晦。
虹影则把张爱玲隐隐触及的议题写得淋漓尽致,惊世骇俗,彻底颠覆了关于母亲叙述的既定话语,呈现了一个人性深渊里的母亲。
这个母亲形象,不论是流言蜚语里的坏女人,不论是有很多情人,不论是坚强地生下婚姻外的孩子,还是晚年的捡垃圾等细节,都震撼我们的心灵,是中国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个母亲形象:受难,爱,以及尘世的残酷、情欲与道德的波澜,都在这个形象里清晰地折射。
虹影把母亲的历史置于大时代里,既是个人的史诗,也是时代的史诗。
1949年前后到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历史,在一对母女的个人历史里充分展开,再一次显现了文学的记忆力量。
她把这个时代个人的饥饿感上升为时代的饥饿感,确实抓住了这个时代的核心精神。
《饥饿的女儿》《好儿女花》之后,虹影开始了另一个童书系列,第一部是《奥当女孩》。
这个系列表面看是写给孩子看的童话,但在我看来,都是成人作品,是虹影关于母亲故事的继续。
《奥当女孩》的主角变成了一个男孩子,叫桑桑,地点还是在重庆。
桑桑在一个废弃的兵营遇到了一个女孩子。
关于水手的爱。
故事充满灵异的气息,悲伤但是优美。
当一切的苦难经过时间的洗礼,当一切的欲望经过时间的磨炼,倾诉、呼喊都变得没有什么意义,剩下的是平静,是对于不可知的敬畏。
人世间的一切都曾经经历,一切都在消逝,唯一抱持的,是对于爱对于美的永不疲倦的期待。
读完《奥当女孩》,我的感受是:虹影终于把她内心的黑暗和爱都说了出来。
当然,永远不可能都说出来。
永远在等待着某种光亮,划过我们幽暗的内心。
...
这是我的剑,也是我的棺。十六岁那年,宁长久白衣悬剑,如是说道。...
...
大婚当日,黎漫惨遭算计入狱。出狱后,她闪婚嫁给了一个司机,决定跟他搭伙好好过平凡日子。殊不知,司机竟是只手遮天的大人物,渣男的小叔叔!结婚以后,男人恪守丈夫的责任,对她还有她的奶奶都十分照顾。作为丈夫,他挑不出任何毛病,但黎漫知道,他不爱她。本以为平淡的生活会这样一直持续下去,直到有一天,江州城多了一个传言。冷血阎罗沈暮霆变成偏执忠犬,宠妻狂魔,对沈太太情深入骨,无药可医。一米相思...
她女扮男装,混进总统府,总统大人我是来给你看男科的!莫笑笑假装镇定。这个罪名够她死一万次了!...
...